特别推荐:奇葩说这期太太太好看了

云平台

  作者:陈默 今天,表妹跟梅粉们探讨一个有趣的话题: 如果有一天,人类发明了最新科技,植入芯片,就可以让全人类大脑,一秒知识共享。 你愿意还是不愿意? 有意思吧?这也是《奇葩说》第十七期的辩题,难度不低。 现场大牛各显神通,观点碰撞火花四溅,堪称最精彩的一集。 综艺解说专家,表妹的知乎盆友@陈默 精彩点评: 这一场的每个人,都值得一赞再赞。 本场出场顺序: 杨奇函,赵英男,高庆一,傅首尔,陈铭,詹青云,蔡康永,薛兆丰。 傅首尔是分水岭。 她之前是段子,是综艺。她之后是思辨,是深度。而她本人,承上,启下。 我觉得这个结构天然具有美感,以至于我忍不住想按时间顺序来推演。 杨奇函 杨奇函最整块的表达献给了“直播类似于古代的天桥卖艺”,而这一比喻早在16年就曾在知乎上看过。 另外在综艺效果上,还写了一段“歌颂”陈铭的打油诗。 除此之外,延续了其过往的表现。 点很多,但依然有些散,尚未能形成有机整体。 比如—— “教育公平可以打破贫富差距”; “引用乔布斯‘Stay hungry,stay foolish’进一步引出自己的观点,stay brave。” 有的人也许知道,杨奇函是高考满分作文得主,在之前第三期的时候我也曾点出来过,杨奇函的发言稿很像高考作文。 这么多期看下来,这个特征我现在基本上已经很确定了。 高考满分作文的训练对他来说应该是影响巨大的,大家可以看几个特征: 金句的引用,背后逻辑不是重点,只要搭上就可以用。(乔布斯这句) 内容要翔实。 尽可能多地堆砌观点,想到就是宝,搂到碗里就是菜,以至于整体性稍差。 迎合阅卷老师心态。 段子谁不会?陈铭打油诗来一个,直播像天桥演绎一把。 其实对于杨奇函,我很早之前就有过,在一个不太火的综艺上,叫“你说的都对”,早在那会儿我就很喜欢这个人。 他足够聪明,高考作文满分也绝不是黑点。 但以我对他的期待,他的能力远不止表现出来的这样。他理应走得更远。 而现在这几期看下来,显然是找到舒适区了。 以目前这种状态,混一季,可以。打算常待,不行。 赵英男 相比他的辩论,我更想讨论他的离开本身。 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只是觉得可惜,并且不是针对他一个人的可惜。 本季的《奇葩说》已经完成了“其乐融融一起成长的学堂”向“成年社会残酷斗兽场”的定位转变,而我总是转不过来。 继李思恒走后赵英男也走了,本季的新人再无一人让我期待。 高庆一 这是高老板表现最好的一次。 但这种爆发,类似于本季第一次教练下场时肖骁的表现,即选手的人生,和辩题产生了共鸣。 他的故事很打动我,他花了15年,学英语,学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知识,但最后的效果也不过是能听懂那“关键词的含义”而已。 他没有叫苦,但我知道那有多苦。 我的人生啊那是 他轻飘飘的一句,直直打到了我心里。 学习太苦了,真的。 如果你也是一个热爱知识,热爱文明,热爱科技所带来快乐的孩子,如果你也曾在面对浩如烟海的基础知识时,在感兴趣的学科门外久久徘徊而不得其门而入过,你会明白他心里的难过。 人生太短,而震慑人心的知识又太多。 我看不见,我真的为那注定的看不见而难过。 文章一开始,我说傅首尔之前的选手都是综艺效果,其实高庆一不是,但蛋总生生把他变成了综艺效果。 在最后的结词上,高庆一说: “朝闻道,夕死可矣。” 李诞接话,“可以可以”。 高庆一不是一个应变能力多强的人,他硬撑着,把那段话念完了。 气氛,节奏,都垮了。 我不知道蛋总是出于什么心态,我只是觉得有点可惜。 朝闻道,夕死可矣。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这是一个终将到来的时代。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这一次,我是宇宙无垠的面壁者。这一次,我是知识共享的破壁人。傅首尔 傅首尔很聪明,她选了一个最接地气的角度,从辩论结果上看,她也在自己的发言期间拿到了极高的票数。 上来先给自己扣帽子,“我要代表小市民群体发表意见”。 紧接着在插科打诨中,非常立体而连贯地抛出了本场比赛中第一套组合拳。 比上,强无敌。比下,甚至稍显小儿科。 这,就是本期节目的纵深。 我们先来看傅首尔的论点。 第一、人类会失去多样性。 我们只剩下一个共同特征 叫做博学 在这个论点下,她造了几个梗我们数一数。 我这么大屁股,让我穿杨奇函的裤子?我穿不上。 熊浩、陈铭、高庆一外表相似,薛教授、黄执中外表相似。 人与人的差别就只剩下颜值,我能占到什么便宜?鹿晗有了高晓松的才华,会出人命的!将荒诞推向极致。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除了颜值还有身高,杨奇函你为什么会坐在对面? 梗与梗之间衔接得非常紧,表演流畅如水银泻地般。 第二、拿知识做坏事怎么办? 在这个论点下她出了几个金句。 金句一:维护一个世界的美好,需要我们所有人共同努力,但是毁灭这个世界,只需要几个人努力就可以了。 金句二:人类之光是发光的光,但也可能是死光的光。 瞧瞧,要么是写10W+出身的。 10W+的特点就是,牛逼本身不重要,乍一看牛逼很重要。 傅首尔,深得其中三味。 其实这一论点在早先年我也有听人谈过,出处记不得了,大概的标题是“脆弱的文明”。 其中以“3D打印”技术为例,讲到以后可能会出现汉堡形状的机关枪,反恐工作开展起来会非常困难,而制作武器的知识都在图书馆里堆叠着,随便谁都可以去翻看。届时,防护的难度将越来越大。 这是一个可以挖得很深的点,而在本期节目中,也不过只是个点缀。 第三、知识会剥夺朦胧美。 这就如同告诉你,博士生毕业了也得给小学生打工,比尔·盖茨都是大学退学的,不念书的有不念书的美好和骄傲。 这是一个扯淡的点,但特别容易引发普通人的共鸣。 而这,也完全符合傅首尔从头到尾的打法定位,接地气。 一套操作打完,票数比值来到1:9。 而陈铭看得非常清楚,三个点层层铺开,很精彩。但可惜,都在射程之内。 陈铭 下半场正式揭开帷幕,开场三十秒,以一瓶水为例子,彻底打扫干净战场。 都别绕了,我们先把桌子擦干净。很简单: 信息,外部客观事实。 知识,对外部客观规律的归纳和总结。 智慧和能力,对知识的处理,运用。 通过一瓶水,深入浅出,不光阐明了定义,还明晰了其区别,形象其场景。真的是一个好老师。 各位注意傅首尔此刻的表情,点头,若有所思。 她很清楚陈铭在做什么,她是服气的,几乎是学习的姿态。 紧接着,陈铭一条一条地把傅首尔的点丢回去。 第一条,多样性。 其实聪明的观众已经明白了,智慧和能力不一样,这是发生在未来在具体运用中的事,共享知识显然不会伤害到这个层面嘛。 陈铭不依,还要继续深化,拿到所有观众的认可,他举了肺病医生的例子,聚焦于“知识背景相同,但价值观不同,进而选择不同”。 第二条,用知识做坏事。 陈铭采用了“归谬反证法”的技巧。非常典型的辩论技巧。 傅首尔用归谬来讲段子,来讨论“鹿晗得到了高晓松的才华”,而陈铭则展示了“归谬”的正确打开方式。 还用的是“逐步归谬”,在效果上造成一巴掌一巴掌的感觉。 简单说就是,不正面反驳你的论点,我就从你的论点出发,推导出一个明显荒谬的结论,其论点不攻自破。 那我博士不能教了吧。硕士也不该教了啊。小学,小学也得做入学道德测评啊。 “可不敢教哦!”看这个表情,皮得一批。 所以说,知识分子“坏”起来,是真的能把你气死。 第三条,知识会剥夺朦胧美。 之前的陈铭是在辩论。而这一环节的陈铭,我愿意相信他是在作为知识分子,在公共发声渠道,在表达自己内心的一些真的东西。 知识,是你用来看这个世界的眼睛,知识结构越丰富,你看到的世界就会越丰富。 在这我也想说一句,是真的。这是真的。大家真的要好好学习。 人类文明之厚重,人类智慧之美好,常常会让我在深夜感到颤栗。 在过去我们没条件,但现如今,互联网上的教育资源,大都是免费且公开的。 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与诸君共勉。 回到节目。 为了表达“知识背景不同,人们看到的世界就会有所不同”,陈铭以在现场的导师为例子。 说现场有100个人,在马东眼里,可能这是100位“观众”,因为马东是很优秀的电视节目主持人; 上一季罗振宇老师,称100为“用户”,因为他有着互联网产品的思维; 而高晓松老师,可能会觉得这是100位“听众”,所以晓松老师发言总是一首诗,一首歌。 然后就是这段: 李诞突然说:不要再拍马屁了。 声音很突兀。 慢速看的话可以看到,有那么一瞬间,李诞眼里是不耐烦,而陈铭眼里是惊愕和不爽。 当然,很快两人的眼睛里都被“社交笑意”填满了。 我很难揣测其动机是综艺情况,是真的不喜欢陈铭,还是想为飞飞战队出头(高庆一也是正方),我只能从其行为来评价。 第一、没有get到综艺效果。 第二、这很不礼貌。 让我没想到的是,陈铭不疾不徐说出了接下来的话: 在蛋总眼里,也许这里坐着100个,笑话。 如果这是节目组提前安排的桥段,那我只能说李诞牺牲太大了。(可能性微乎其微) 如果说这是陈铭事先准备好的现场砸挂,那只能说老天真是个牛逼的编剧。 但如果说陈铭事先准备的词也是抬一手李诞,而由于李诞的反应他现场改的词儿(以之前的那次freestyle来看,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那我真的要吹爆这个人的情商和临场反应了。 陈铭说完后现场各位的表情。 大家可以看到,其他人都是吃瓜群众的姿态在美滋滋看热闹,而蔡康永老师却在频频点头。 也许在他看来,李诞也有些失礼了,故而可能会觉得陈铭“怼得漂亮”吧。 詹青云 纯粹的辩论大手。 还是一如既往的风格,绵,密。以一个大论点始终贯穿,但过程中会穿插许多持续吸引你的辅助论点。 本期她的大论点是: “有芯片的世界里,是由别人替你决定,什么是真理。而这很可怕。” 而贯穿其中的,不断在反复强调的论点则是: “强调过程”,西游记取经也好,自己学习法律的经验也好,都在强调,要重视过程。 其实很难受,因为陈铭已经把桌子擦干净了。 而她的全部论点,都在“信息,知识,智慧和能力”的范畴之内。 她不过是在说“能力很重要,能力需要从过程中取得”而已。可陈铭已经说清楚了:知识,能力,不是一回事。 观众也许不能很清晰地抓到这一点,但听完陈铭的表述后,总会觉得青云讲的,哪里怪怪的。 事实上整场辩论,她都一直正面暴露在陈铭的炮火之下前行。 最后还被高晓松抓住一小辫子(高老师最爱干这个事儿了,每次都特开心)。 你说了那么多,你把题目改了啊,你说的那不是“分享的知识的芯片”,你那是“分享真理的芯片”啊。其实还是在概念上做文章。 但二人的开杠真的是特别精彩。 陈铭先抛出问题,大脑还在不在? 意图是彻底消解其“芯片统一人类对真理认识”的说法; 詹青云通过大段描述,自圆其说了自己的观点,“知识,人类消化接受了的东西,就是我们的神经网络”。 陈铭看对方不接招,直接抛出论点,“知识只是知识,但我们可以用大脑去质疑啊!” 然后双方在概念层面,开始秀自己的学识功底厚度。 詹青云问,“知识,是不是大脑中相信为真的东西”。 实话实说,不是长期在科学体系的训练之下,一般普通的本科生这时候也就点头了。 但陈铭概念非常清晰,再次重申了“知识是客观世界中,验证为真的规律。” 然后双方互飙了两个来回的概念理解,在谈到“证伪”时,詹青云突然开始发力,抛出自己的核心观点。 “知识之所以可证伪,是因为每一个时代,都有不同的人相信不同的东西。而你今天用一套标准,统一所有人的思想,它就永远不会被证伪。” 我为什么说詹青云是辩论大手。就是这句话。 节奏,思路,反驳方式,都是上上级。陈铭也罕见地只能干巴巴地摆手否定,没有,没有。但再说不出什么。 但几秒的调整之后,陈铭很聪明,去找了给自己托底的那个论点。 开尔文所说的两片乌云。 从詹青云说出这个例子的时候,我就猜想陈铭一定会用“两片乌云”作为反驳,我不清楚为什么詹青云明知对面坐的是陈铭还会留这么大一个把柄给对方。 但话说回来,陈铭这一手也有点狼狈了,是真的被逼到角落了,没办法,只好在辩论技巧层面,指出对手只说出部分真相,掩盖了那两句话。有点魔术师揭秘同行拆台的意思。 嗨,说那么多,现场效果炸,才是最重要的。 瞧,感觉肖骁都快哭了。 来看导师对决。 蔡康永 先respect一个。认真是尊重舞台尊重观众的表现,而尊重,永远是相互的。来看论点吧。 康永老师第一个观点就让我眼前一亮,他说: 宗教为什么要迫害科学,因为科学在跟宗教争夺解释世界的权利。 纵深感一下就出来了。 紧接着以巴格达为例,讲述了第一个道理。(认真功课+1) 建立知识要很久,而消灭知识,只需要一瞬间。随后打印了一本科幻小说的海报(认真+1) 以极其动人的表述阐明了人类对知识的热情。 他就是一本行走的《庄子》,他就是一本行走的《红楼梦》,他就是一本行走的《傲慢与偏见》。而以上只是热身,只是康永老师惯用的,“先把你带进我的叙事节奏”的手段而已。 在观众已经沉浸在其表述中之后,蔡康永冷冷地说: 包括首尔在内,站在台上的, 你们全部都是知识的既得利益阶级。我非常感动康永老师会这么说。 就像之前有网友曾评论过: 李诞佛系,人间不值得。你不值得你挣钱干嘛?对不对?老婆也很漂亮。这不光是得了便宜卖乖了,这是不是都有点那个意思了?自己吃倍儿香,一抹嘴捂着盘子告诉各位说,别来,不好吃,真的。蔡康永戳破了那层窗户纸,不要装了,大家都知道什么是好的。拿出来给所有人怎么了?你们在怕什么? 大段的反驳,爷爷奶奶可以享受天文,孩子应该有更精彩的童年等,不一一展开了。 在最后,康永老师居然试着去押题。(认真+1+1+1) 在他的设想里,薛教授可能会说,“获取知识很艰难,如果获取知识不能获得利益,那就无法保障知识的可持续发展。” 而他用来反驳的论点则有两个: 第一、新知识的获取成本之高,会阻碍其他知识分子对该领域的研究; 第二、新知识早一点出来并低成本推广,就可以早一点发挥作用(救人)。 喏,他其实并没有能正面驳斥掉他想象中的薛教授的观点,他只是作为一个左派理想主义知识分子,在呼唤“进步”和“平等”。 当然。这已经迸发出远超一个综艺所承载的价值。 薛兆丰 先借用一句话。 其实今天薛教授的那个点 是你们这方最有力的点 不管晓松老师是不是在商业互吹,这句话我是打心底认同的。 辩论打到这个时候了,抖机灵是没人看的。 概念陈铭已经说死了,而概念的理清也在青云和陈铭的来往中说得很透了。 宗教的理想和社会的厚度已经被康永老师说过了,他甚至还刨了教授一个论点。 而对辩题的质疑,梁文道老师也说得很好了。 我真的很期待薛兆丰老师能说出些什么。 效率。 这是整场都没有任何一个人提到的点。 人类社会是一个总公司的话,那每一个人的精力都是公司的资产。而专利,可以让每个人的精力都得到最佳配置。 其实薛教授的逻辑链有点长了,他的意思是: “专利是好的,是有助于效率的,所以我们要保持专利”→→“是专利,保护了知识的产生与进步”→→“芯片的出现,会在源头上遏制知识的产生”。 但仔细听教授的整场发言,逻辑串联处的因果过渡句,真的不太明显。 其实薛兆丰和蔡康永这两个人是真的互补,一个是表达的极致,一个是逻辑的极致,而他们的开杠环节,则是感性和理性的大碰撞。 开杠一开始,双方试探性聊天过后,薛教授迫不及待拿出自己准备好的质疑: 蔡老师,你写书的目的是什么?这一段其实没什么意思,俩人简直是在给CP党嗑糖一样拉了拉家常,薛教授的表情像熊孩子一样全是兴奋。 终于康永老师勉强把话题拉了回来,问“你发表论文是不是希望更多人看见?” 其实潜台词是“你也有分享知识的欲望吧?不是吗?” 然后薛教授一板一眼地回答说,也不一定吧,专业的论文不是要让所有人看见的。(真的在认真回答问题诶!完全忘了自己在干嘛吗?) 最后蔡康永老师使出杀招,非常诚恳的姿态,以交心的口气发出直击灵魂的一击: 以你的聪明才智,你难道不遗憾你这辈子只被经济学给限制住了吗?一般来说,任何一个搞学术的人,其实夜深人静的时候都有过这样的思考吧。 但从最后的效果来看,薛教授牢牢记着自己在辩论的使命,貌似压根没听进去蔡康永这句话说了个啥。 薛教授认真辩论完之后,从蔡康永这个表情来看,我认为他是受伤了。 结辩 结辩还能迸发出新的亮点,这在往期是很少有的。 詹青云:聚焦了现在。 我承认我是知识的既得利益者,我自己就是贵州山区长大的孩子。我请大家相信,这些孩子什么都不缺,他们最缺的是一个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振聋发聩。如果早期围绕这一点来打,可能会有所不同吧。 其潜台词是,知识共享了,那他们还有什么新的social ladder(社会阶梯/上升通道)?老实说,这个话题随便深聊一下,这期就被封了。 陈铭:展望了未来。 我们先用芯片让大家知道所有的知识。接下来的教育,我们致力于研究创造性、突破性、开放性,更新它、挑战它、质疑它。 节约孩子们一点死记硬背的时间,给予他们更多创作性的天空。不是没有事做,我们还有星辰和大海。 就这样结尾吧。 我欣赏本期的所有人。 面对一个新的发明,我们有: 试图拆解理解的杨奇函,在现有的知识里找新发明的关联性; 还有提出质疑的赵英男,感觉这个新发明,在生活里怪怪的; 我们有: 渴望的高庆一,基于现状的痛苦,表达对新发明的向往; 还有表示怀疑的傅首尔,担心会不会带来什么坏处,会不会改变我们太多? 我们有: 呼唤开拓人类文明边疆,鼓励所有人要勇敢的陈铭; 还有叫所有人停一停,睁眼看看现状,请认真审视自己究竟会丢掉什么的詹青云; 我们有渴求进步,平等,希望人人幸福的理想者蔡康永;我们有认真分析效率,在社会层面推导的理性学者薛兆丰。 正方推动,反方维持。 而他们所代表的每一个群体,都共同推进并维持着人类的闪耀文明。

标签: 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