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数据和多个其他关联数据打架,我们该信谁?

服务器

  本文要点: 大家质疑出口数据的点在哪?PMI中的新出口订单指数与出口金额增速,谁更可信?出口金额持续增长,出口运输量持续下降,问题出在哪?海关出口额与统计局的工业品出口交货值增速差为何迅速拉大?银行涉外代客收款中的商品出口收款与海关出口金额最近三月的误差急剧放大是何原因?海关商品出口数据质量可信度综合评估是什么结果?7月份,中国出口出人意料地猛增23.9%,达到22446亿元,单月贸易顺差达到6827亿元,同比飞涨9成。出口与顺差数据太亮眼,很多人感觉与自己的切身感受或者其他宏观数据对不上,于是对出口数据产生了一些质疑,准确吗?有水分吗? 一、大家质疑出口数据的点在哪? 这一次对出口数据提出质疑的,可不是一些普通的网民,里面有很多专业的经济研究人员。他们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为何PMI中的新出口订单指数数月来都在枯荣线之下,但出口金额却持续两位数增长?这两个数据产生矛盾,要么都错了,至少有一个存在错误,逻辑上不可能都对。 中金前不久的月入8万的高薪风波余波未了,对不起,吴小平也是中金公司的。不过吴先生是业内知名的经济学家,顶尖的经济分析师。这样的人一般不会轻易开口,开口了一定言之有据、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否则分分钟自砸招牌。 吴先生发出质疑后,大家纷纷表示有同感。不过也有人留言解释,认为PMI是前瞻数据,出口金额是当月数据,对不上很正常。这没逻辑的话很快被吴老师怼回去了。 吴老师专门回复说:问题是,PMI中的出口订单指数4月5月6月已经连续三个月下降了!这次加上7月的47.4,也在下降。但是,这4个月海关数据就是很强,单月增速,三年复合增速都很强。因此,我说,应该好好检讨下这个pmi指数是怎么统计出来的,靠不靠谱。没毛病吧? 这逻辑,吴老师的质疑当然没毛病。 第二、为什么出口货运量在下降,但出口金额在大幅增长? @中夏道统25 则质疑外贸数据在打架,出口货运量大跌,出口金额却大涨。持有这一观点的网友还比较多。 第三、为什么贸易顺差越来越大,外汇储备却越来越少? 投资者和经济研究人员在分析宏观经济数据时,越来越多地会发现并质疑这个问题。一方面,商品贸易顺差逐月扩大,服务贸易顺差逐月缩小,外来投资也在增加,人行还在新闻发布会上披露流入中国股市的外资也前所未有地增加,媒体也在报道因为美元资产不安全、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增加、外资持有中国的资产也在迅速扩大。但是,从国家层面看,我们持续7个月在抛售美债,外汇储备在持续减少;从民间层面看,外币存款并未同步增加;这些数据从逻辑上看,统计局的、外汇管理局的与海关的涉及商品进出口的数据在互相打架,肯定有些数据存在不实在的问题。 第四、用数据逻辑关系来验证商品出口金额的数据质量 俗话说,事出反常必有妖。数据超乎预期,又缺乏合理解释,越来越多的人从各个角度在质疑。那下面,我们先从宏观经济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入手,来验证一下出口数据的质量高低吧! 二、PMI中的新出口订单指数与出口金额增速,谁更可信? 商品出口额概念简单,不做介绍。但大家阅读前要建立一个基本逻辑,那就是出口金额等于出口数量与价格的乘积,因此出口金额同比速度也就等于出口数量同比速度与出口价格同比指数的乘积。 PMI即采购经理人指数,是由国家统计局每个月对定点的采购经理人发送非定量调查问卷,由被调查者对每个问题做出定性的判断,在比上月上升、不变或下降三种答案中做出唯一选择之后汇总处理而来。PMI中的调查指标中,包括新出口订单一项。我们可以通过PMI和其中的分项指标的动态变化来观察经济活动所处的周期状态。 理论上来说,PMI指数中的新订单指数的上升或下降,与出口金额的增减,应该是有高度关联性的。否则,这两者至少有一方的数据收集整理,存在不能反映客观实际的问题。 但PMI指数中的订单指数,是不是一定与出口金额相关?我们知道,企业讲订单,很多说的是业务量,比如车企的汽车产量,服装厂的衣服下单数量,一般不会跟你谈金额。而出口额与订单量,明显口径不同。逻辑上,新订单指数同比增幅,应该是与出口数量同比增幅,高度相关。与出口金额增幅,还差一个出口价格的变化乘数。 实际上,海关总署每个月公布了进出口金额之后,还会进一步公布进出口的运输量指标。进出口运输量,不完全等于进出口商品的数量,因为存在不同单位重量产品结构上的变化,但考虑到1-2年短周期内我们的进出口商品结构是相对稳定的,所以他更接近PMI中的新订单数量这个口径。考虑到PMI指数是这个月比上个月的趋势判断,我们可以继续加工,用本期PMI中新订单指数除以同期,得到同比的PMI中新订单指数参与比较。 大家从“出口数据质量评估1:PMI中出口订单指数(同比)、海关出口运输量、海关出口额同比增减幅度”曲线图中可以看到,三个数据大的变化趋势是相同的。但是,PMI中的出口订单同比指数与海关货运量相关性更高,与出口金额相关性较低。 我们继续分析研究,将PMI中新订单同比指数减去海关出口运输量同比指数,得出两个指标的偏差,我们会发现什么?2021下半年以来,这两个指标的偏差在5%以内,总体来讲,PMI中的新订单指数和海关出口货物运输量这两个指标,应该是比较可信的。 看来大家质疑PMI与出口金额指标打架,是因为没有深入研究这两个指标的关联方向,从而产生了误解。 三、出口金额持续增长,出口运输量持续下降,问题出在哪? 与统计局的PMI和海关出口金额两个部门的矛盾不同,出口金额和出口货物运输量,都是海关自己统计发布的数据。但是,同一部门的两个数据,其实也会存在矛盾。 我们从“出口数据质量评估3:出口金额、出口货物运输量同比增减幅度与偏差”图表中可清晰看到,一直以来,除了个别例外,海关的出口金额同比增速都大大高于出口货物的运输量。去年,出口金额和运输量同处于同比增长状态,大家就忽略了他们的差异。今年这七个月,除了5月份,出口货物运输量都是下降的,但出口额都是大幅度增长的。 运输量和出口金额的误差,理论上应该是价格因素。所以,下面我们计算两者的偏差,用除法,因为金额/数量=价格。 2021年全年,出口金额增长21.2%,出口货物运输量增长6.4%,两者偏差为13.9%。2022年1-7月,出口金额增长14.7%,出口货物运输量下降5.8%,两者偏差为21.8%。其中6月份、7月份偏差分别为29.5%、29.9%。 出口金额和货物运输量的偏差越来越大,全部是出口商品涨价因素吗?这是我们弄清楚出口数据质量的关键。 海关出口金额和货物运输量的偏差中,出口商品涨价的因素有多大? 研究这个问题,不能使用海关自身的商品出口价格。原因一是海关提供的“重点商品出口量值表”中,有一部分商品并未提供数量;原因二是出口商品申报表中的金额,一定是符合数量乘价格原则的,即使把1块钱的东西申报为2块钱,都电脑处理,逻辑上不可能计算有误;原因三是后面我们进一步研究的出口金额问题,可能涉及出口商虚报价格。 我在8月8日的《7月贸易顺差陡增9成,繁荣的外贸掩盖了哪些经济矛盾?》一文中,给大家介绍过,目前,在我国的商品产出中,内需占比只有6成,外需即出口占到4成。因此,用出厂价格指数来代替真实的出口商品价格指数,理论上是可行的。 “出口数据质量评估4:海关出口金额、出口运输量偏差与企业购进价格指数关系比较”图表中,海关出口金额、出口运输量偏差实际上就是海关报关单统计出来的出口价格指数,这个出口价格指数与国家统计局的工厂出厂价格指数(PPI),从趋势上看,偏差越来越大。 海关出厂价格指数(出口金额/出口运输量)-出厂价格指数,我们称之为出口价格指数与产品出厂价格指数的偏差,这个偏差,在2021年平均为9%,其中上半年为10.3%,下半年为7.8%,2022年1-7月平均为13.5%。其中6月份为21.8%,7月份为22.4%。 这个越来越大的偏差是出口产品结构变化所导致的吗? 从工业升级的角度讲,出口产品档次的变化,即高价值的占比扩大,做过工业或者出口业务的都知道,这是一个缓慢的变化过程,不可能是一个突变的过程。因为我们一个月2万亿左右的出口,盘子很大,出口的品种一直比较稳定,某一类突然扩大或缩小,进而影响价格的因素,实际上概率相当小。 那么,问题出在哪? 分析到这,我们应该基本清楚了,PMI中的新出口订单指数与出口运输数量是基本同步的,PMI是值得信任的;出口金额持续增长,出口运输量持续下降,两者6月份、7月份的偏差分别达到29.5%和29.9%,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出口商品价格上涨所致,但价格上涨幅度应在8%左右,剩下22%左右的出口金额增加幅度,可能另有隐情了。 海关出口额中隐藏了什么? 解读海关出口额虚与实的,还有两个指标。一个是国家统计局的工业品出口交货值,另一个是外汇管理局的代客收付的涉外商品收付款。 四、海关出口额与统计局的工业品出口交货值增速差为何迅速拉大? 从数据逻辑关系上看,海关出口额等于未经工厂加工的农产品出口额+工业品出口交货值+工厂到海关的运输费用。工厂到海关的运费本期同期都会有,并且占比不大,我们不做进一步分析。 2021年,我国未经工厂加工和经过工厂加工的所有农产品的出口金额约为1.96万亿,占出口总额的9%。已加工和未加工农产品数据无法进一步分割。假设各占一半,那么工业品出口交货值基本上就占到出口额的95%左右了。那么从逻辑关系上看,海关出口金额与统计局公布的工业出口交货值的同比增速,应该大体一致,中间的误差,应该在5个百分点左右的农产品占比的范围之内。 大家从“出口数据质量评估6:工业品出口交货值与海关出口额同比增速差”图表中也可以清晰看到,从2012年到2021年,工业品出口交货值与海关出口额同比增速差基本上都在正负3%左右的范围内波动。今年1-2月,出口金额增速比工业交货值低了2.2-4.7%,应该属于海关积压了。3-5月海关出口金额增速比工业交货值增速高了2.1-4.2%,可以用压库出口商品恢复出口来解释。但6月份海关出口金额增速比工业交货值增速高了6.9%,7月更是进一步扩大到14.1%,这两月的增速差,高到史无前例,令人费解。7月份工业出口交货值环比下降8.6%,与PMI中的出口订单下降是能够互相验证的,但7月出口金额比6月环比增长1.7%,就与工业品出口交货值、PMI中出口订单指数下降,产生了数据逻辑冲突。 五、银行涉外代客收款中的商品出口收款与海关出口金额最近三月的误差急剧放大是何原因? 理论上看,外汇管理局的银行代客收付款报表中的商品贸易收付款以及收支差,应该与海关商品进出口金额和贸易顺差高度匹配。但实际上,曾经如此,疫情后差距越来越大。 比如在1-4月份,海关的商品贸易顺差,与外管局代客涉外收支中的商品贸易收付顺差,一般前者比后者多1000亿元左右。但到了5-7月,这个差距急剧扩大。这三个月海关的贸易顺差分别比代客收付中的顺差多2457亿元、3701亿元、4105亿元。 深究其原因,在于海关出口金额与银行涉外代客收付中的商品出口收款差距急剧扩大。比如2021年前者为21.7万亿,后者为20.7万亿,前者比后者多4.9%,月均850亿左右,但今年5-7月前者月均比后者多1921亿元,多9.8%。其中7月份前者比后者多3147亿元,多16.3%。 当然,从理论上说,短时期的银行涉外代客商品贸易收付,因为存在商品出口账期问题,两者很难相同。但如果连续数月甚至数年前者大于后者,并且银行收到的出口商品货款与出口报关单上的金额,差距越来越大,这里面一定有隐藏有因为资本项目管制导致的、资本借助出口渠道出境的故事了。资本转为商品出境了,但货款永久留在海外了。 六、海关商品出口数据质量可信度综合评估是什么结果? 结合以上对与商品出口密切相关的数据分析评估,我们不难发现以下问题: 1、PMI中的出口订单指标与海关出口运输量指标互相印证,今年以来,我们的商品出口数量同比是呈下降趋势的,7月份的下降幅度在1-5%之间; 2、今年以来出口商品的价格同比是呈上涨趋势的,上涨幅度可能小幅度超过出厂价格的上涨幅度。7月份的出口商品同比涨幅,应该在7.5%与12%之间; 3、今年以来出口金额同比应该是增长的,其中7月份实际的出口金额同比增长幅度,应该在10%(正负5个百分点以来)。 4、海关依据报关单统计出口金额,近几年来都应该存在一定的虚报因素,且虚报的比例越来越大。7月份海关公布的22446亿出口额、同比增长23.9%的数据,出口额的可信度不超过85%,同比增速不超过12%。 5、海关数据质量不高的原因,应该与海关本身无关。因为存在出口考核指标,因为存在出口退税激励机制,还因为存在资本项目下的严格管制导致资本不能自由进出而借道出口,这三个原因叠加,导致各种力量利用出口报关单来弄虚作假,以达到各自的目的。 【作者:徐三郎】

标签: 服务器